财新《中国改革》:转方式需要哪些关键环节或要素做保障呢?张卓元:转方式的关键环节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落实五个统筹,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速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摒弃高污染、高耗能的盲目投资。
发展中国家深受影响本次年会上,发展中国家备受关注。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已经先后出台了三轮量化放松政策,但大量印钞对于美国经济的提振收效显然有限。
另外,即将举行的三个地方性选举,特别是11月25日的加泰罗尼亚(Catalonia)选举,也推升了西班牙的内部分裂风险。在他看来,美国经济之所以低于预期,主要受到了欧元危机、日本地震、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美国干旱的影响,如果没有上述冲击,美国经济增长会保持3%-4%。当前欧债危机的焦点再次转向了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IMF方面认为,欧洲国家领导人应放松对身处困境的外围经济体持续加大紧缩力度的要求,为其经济增长预留空间。笔者近期日本东京参加了国际金融协会(IIF)会,又恰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东京年会。
当然,除中国以外,当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得到了广泛的肯定。相对于美国高层如此乐观的预期,笔者则颇为担忧。一个根源是坏的根源,你要去纠正它。
为什么这个东西重要呢?什么是宪政?戊戌变法的时候推动宪政到底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君主皇帝的权力是要受限制的,是要有权力制衡的。但是在中国由于土地是国有的,因此,全部控制起来是国家政策。我个人的看法,在中国的经济严重疲软的情况下,适当放松货币供给是帮助中国的。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出现现在的问题。
宪政是什么意思?宪政的意思就是社会上人们有能力、有力量保护自己的权力。所以,你光是靠放松银根是不行的,但是你一个劲的紧缩银根肯定也是不行的。
一边是中国经济内需不足,一面你又打这个内需,一定把经济打掉。当然,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即便是有足够多的人认识到了,即便是有足够多的人认为需要推动,那么推动起来当然也需要有步骤,就是一定要避免混乱,一定是有秩序的让中国经济能发展,让中国的社会制度是稳定、有秩序的。比如说如果是农地转为非农用以后,根据法律上的规定那个补偿是什么呢?那个补偿是这块土地的农业使用的15年的平均收益,把这个补给农民,这就是法律。当QE3来了以后,美元的汇率下去了,本身带动了人民币上来,那么这个就会帮助资金外流停止。
许成钢称,如果政府愿意改革可以从承认小产权房开始,而后一步一步的扩大承认私有土地产权。那么,这个就是造成了整个社会矛盾的根源。值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两年多之际,和讯网专访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许成钢,就当前的经济现状与房地产调控之间关系做深度解读。当农民提供土地所有的小产权房就是农民提供的,而不是政府收了以后再卖的,你看所有的小产权都比大产权要便宜很多,原因就是因为它的供给没有受政府的限制。
中国土地供给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触动它的体制,那么它看上去像是政策问题,如果只限制在政策层面,不看体制,那当然政策层面上有一个18亿亩红线这么一个伪命题,当有了这样一个伪命题就导致这样一个政策。因为在土地国有制的情况下,法律保护政府强制拆迁。
当时我就说,因为我之所以要重复我以前说过的话,因为我当时说的和现在发生的事是完全一样的,当时还没有出现现在的后果,我当时就说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个可能是半路收回去,因为它发现它会把经济打垮,第二种可能就是一定把经济打垮,就是说你一定想让行政限制房地产需求的政策生效,如果你一定要见到它生效,那你的代价就是把经济打垮,你要想让房地产价格下去,你的代价就是经济要垮,经济不垮下不去的。它的问题纠正以后,反过来会帮助其他国家的经济,包括中国。
18亿亩红线是伪命题 土地国有制是社会矛盾激化根源和讯网:您提出增加供给方面,国内茅于轼先生也提到说要放开十八亿亩红线?许成钢:问题比这个远为更复杂。尽管我不会过多在媒体上表态,但我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公开说过若干次,用行政手段打压房地产市场是错误的政策,最具体的一个就是行政上的限购。我刚才讲高房价是由于土地供给不足带来的,你只要看小产权房就立刻看到了。这个用行政方式去打压房地产的政策,不是立足于对问题的分析产生出来的结果,完全没有认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到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这个根源是土地供给。哪三个问题?第一土地供给,第二强制拆迁,第三土地财政,这三个共同的根源是土地的国有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这样规定的,在农村农用的土地是集体所有,但是只要这个土地从农用转为非农用就必须是国家所有,就是国家拥有一切的非农用土地,这是《宪法》规定的。我作为一个学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认识弄清楚,我们对问题有了认识,帮助更多的人能认清楚,当更多的人认清楚的时候,才有可能推动改革。
因此,联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它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认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在英国有王室,在日本有天皇,英国的王室占有了英国的土地占的比例是少数,是相当小的少数。
所以,我刚才讲在现在中国应该有严重的问题时,还要继续紧缩银根一定是错的。这也是造成整个社会矛盾的关键。
在美国,它在独立以前是殖民地,当时的殖民地状态下,它的13个殖民地都是自治的,土地都在私人手里。进入 许成钢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房价 。
它针对美国经济最主要针对的是什么呢?是美国的房地产。日本的天皇在明治维新之前是架空的,土地是散在贵族手里的,贵族手里的意思就是这是私有手里,不是某一个王能控制的。现在由于QE3来了以后,它实际上逼着中国的中央银行放弃货币紧缩政策,因为它要维持汇率,为了维持汇率它要对冲,所以它会逼着放松银根。那么,之所以可以有土地财政这个做法,原因就是因为土地是国有的。
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土地所有制,就是中国和世界上所有的宪政国家对比,它在历史上土地所有制是不一样的。只要你不提高供给,房价一定要上去,你为了要控制价钱,就开始打压需求,就把整个内需压下去了,本来中国经济靠的一个是出口,一个是内需,现在出口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后果,出口不足,你再把内需打下去,当然中国的经济就下去了。
所以,当你简化不适当的时候,你可能正好把一个最大的问题给简化掉了。因为过去一、两年内的时间里,中国基本上保持货币紧缩,当中国的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是否坚持货币紧缩政策本身是值得讨论的。
次贷至今在美国还没有被消化掉,只要这个次贷不消化掉,整个美国金融就有问题,整个金融有问题就导致了投资有问题,经济就不能恢复。所以,这三个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事情。
因此,我个人认为,联储的决定正确是大概率事件,尽管我也没有100%的把握去判断一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我认为在未来的15个月至两年内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内需不足的核心原因是经济结构带来的,当讲错误政策的时候,具体我指的是什么呢?当然有若干错误政策,那么我最集中想要提高的错误政策是什么呢?是用行政方法打压房地产,就是所谓的房地产调控,这个是错误政策里的最核心的东西,这个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最严重的。比如拿美国为例,美国国家公园是国家所有,美国有一些特殊的某些地区是在特殊情况下规定,那叫做国家所有。您觉得如果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是否对整个中国经济转型有很大的副作用?许成钢:中国存在非常基本的经济结构问题。
当人们讨论土地财政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等等,人们需要知道,有这么多不好的东西从哪儿来的,它的来源就是因为土地是国有的,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从上向下这个问题很重要,这意味着更多的资源被上一层拿走,更少的资源留到下一层,但全中国大部分的公共品的服务,公共服务和公共品的提供是靠基层地方政府的。
任何政策的背后应该是对问题的分析。还有一面它会反过来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
另一个来源就是因为中央把财政收入的大头拿走了,两个东西加在一起,这就是土地财政的内容。这方面您觉得会不会对股市或者对资本外逃产生一定的利好?许成钢:应该是的。